曾经繁华不可一世的丹寨汞矿,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变得残败不堪,往日的风采不再。
作为昔日亚洲最大的贡矿,已经荒废遗址,只有一个58岁的老人独守矿区,月薪3000,靠喝酒壮胆。他见证了丹寨汞矿的繁荣与衰败,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他就是丹寨汞矿的守矿人,杨世贵,他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这里,现如今他过得如何?
在贵州丹霞,曾经热闹非凡,当时丹霞贡矿是贵州著名的景点,这里有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看着这巧夺天工的设计,不禁让人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技术。
同时也因为这里发现了一处亚洲最大的贡矿,当时一度被称之为“小香港”,可见当时的丹霞有多热闹繁华。
当时丹霞发现了巨大的贡矿资源,占地约有180平方公里,矿区以36公里*5公里作为矿区。整个矿区大概有100多个矿洞。
自从发现了这里有巨大的贡矿后,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最多的时候已达到了2万多人。
而杨世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出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矿二代”,他的父亲也是矿区的一名工作者,是专门负责一项很危险且重要的工作。
每天杨世贵的父亲都会下到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进行工作,每天要走几千个台阶,深入矿井下,打眼泡。虽然危险,但是杨世贵的父亲却觉得这份工作无上荣耀,因为能在这个矿区里工作,并且做着这么一般人都学不会的工作,是他的荣幸。
同时他的爆破手法也越发的高超,能够为祖国出一份力,对他来说,无上光荣,而这种精神和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杨世贵。
而当时的人们都以进入贡矿区工作为荣,杨世贵也不例外,他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爆破手。
而且大家也都觉得矿区的资源丰富,在这里上班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矿区这么大,这辈子都挖不完。
但是谁能想到,衰落也来得这么快,就在1987年,杨世贵刚考上矿区,就遇到了矿区的衰败。
22岁的杨世贵考上了矿区,没想到却成为了矿区工作的最后一拨人,他当了一名矿区的锅炉工。
虽然工作简单,没什么技术上的含金量,但是却非常的辛苦,因为每天要不停地往锅炉里填料,最让人难受的是要面对着高温,蒸笼般的车间里,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来的。
他每天可以说汗水不断,需要不停地喝水,擦汗。每天工作的时候穿着薄薄的半袖进去立马就会汗水打湿。尽管这么辛苦,当时的工资也就只有100元和8毛钱的高温补贴。
这么艰苦的工作杨世贵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跟着时间的推移,未被开采的资源慢慢的变少,杨世贵进入这里工作后,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开采的情况不容乐观。90世纪,丹寨贡矿的兴盛不再,逐渐走向了衰败,矿区也不再开始招人,甚至开始了裁员。
这让当时认为这是铁饭碗的矿工,也面临着下岗的风险。裁员后,有很多人都纷纷搬离了那里,各奔东西。
一下子,热闹繁华的丹霞贡矿,瞬间没落了下来,往日的繁华景象不见。本来那时候的杨世贵也是要离开的,但是他负责的工作还有一些需要善后,所以当时暂时留在了矿区。
当时的杨世贵心中感慨万千,他一时间还很难接受这样的现状,以前热闹繁华的场景,到现在萧条、没落,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他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心里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他也很难一时间接受自己的这样的现状,每天他依然按照之前上班所留下的习惯和时间,按时上下班,但现在他却没那么多事情要做,薪水也是大打折扣,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要何去何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洞房花烛,娶妻生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但是对于杨世贵来说,结婚却并不是那么快乐的事。
她之所以结婚,完全是因为自己已经到了年纪,满足父母的要求,堵住众人悠悠众口。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和一个名叫刘阿莲的女孩结了婚,当时丹霞贡矿这一个地区繁华,很多外地的女孩都想要嫁进这个村子里来,但是现在矿区没落了,人也走了不少,大多数女孩也就不愿意嫁过来。
刘阿莲同样对杨世贵也没什么感情基础,二人都仅仅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草率选择一个人结了婚,但是结婚后的杨世贵又面临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养家糊口。
好在杨世贵父母下岗后,在矿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部,也只是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很多人离开矿区以后,都选择了去一些大城市寻找合适的机遇,有的人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大城市好找工作,并且赚的还比在矿区工作的时候多,很多人也纷纷劝杨世贵出去闯一闯。
当时由于矿区的人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小卖部的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眼看维持基本的生计都出现了问题。
这时候的刘阿莲对杨世贵颇为不满,俩人本就没什么感情基础,再加上生活的琐事以及杨世贵的能力,刘阿莲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当她知道,很多人都在外面的世界找到了工作,她也有了要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想法。随后她便留了一张纸条,说要自己出去走一起走。随后把儿子也留给了杨世贵,自己一个人则外出打工。
其实杨世贵知道,她这是离开了他们,他也不勉强,他明白他们终究会走到那一步的。
其实杨世贵也想过出去打工的,但是他大字不识一个,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所以就很想要出去生存,他也想过,很难。而且他也舍不得这个从小到大生活过的地方。
就这样他又回到了这个荒废的老矿区,他来到这里心就瞬间安静了下来,面对着外面繁华的大世界,这里才是能让他得到安宁的地方。
工作不累,每天只是简单的巡视工作,他一步一步走在矿区里,回想着当年进进出出,满是欢声笑语的人,再看看如今的萧条模样。
他的儿子也长大了,但是他不会像父亲困在这个矿区里,他和父亲说,他想出去看一看,杨世贵没有勉强儿子。
至此,在这个偌大的矿区中,就留下他一个人,独守着空旷、萧条的矿区,以前滴酒不沾的他,现在渐渐爱上了喝酒,甚至是嗜酒如命,似乎只有酒精可以让他忘记这些烦恼和无边的。
每天巡查的身边,只有一只大灰鹅陪在他的身边,一人一鹅的背影看似更加的孤单。
有很多像杨世贵这样的人,他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让他思绪万千,他就像这个矿区一样,从这里诞生,再慢慢从这里没落。他们看到了从盛世繁华到落寞,也看到了从贫瘠再到兴盛,这也正是大多数人的缩影,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起起落落。
但是像杨世贵这样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初心的人不多。这段工厂改革的岁月,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都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虽然那时候可能累,苦,但却是活得很快乐。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会磨灭掉人最初的本心。为国家默默守住老矿区,默默坚守的老工人,可以让我们学习。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