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维护野生动物,有“东方宝石”的美誉。
11月4日,记者采访团来到坐落张家口蔚县的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在维护区救助中心,记者初见褐马鸡时就被它的“颜值”倾倒:灰黑色的头颈,绯红的脸颊,两簇洁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似乎一对白犄角。
在褐马鸡成双摆放的尾羽中,有一对分外纤长,尾端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紫蓝色的光泽。“这对尾羽被称为‘马鸡翎’,是褐马鸡的明显特征之一。”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办理中心科技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忻富宁说。
褐马鸡生性骁勇,在我国古代,“马鸡翎”常被用作官员盔帽的装修。“为了取得美丽的尾羽,褐马鸡曾长时间遭受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忻富宁介绍。此外,随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损坏,褐马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种群连续危如累卵。
1983年,省政府同意树立小五台山自然维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同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维护区,褐马鸡成为重要维护目标。
“褐马鸡善奔波,不善翱翔,常年生活在海拔1000米到2300米左右的山地森林里。它们白日游走于灌草丛中,晚上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忻富宁说,小五台山最高海拔为2882米,维护区内植被群落类型多样、笔直分布带谱明显,为褐马鸡的繁衍生息供给了优胜条件。
褐马鸡的活动区域随时节而变,夏日攀爬到海拔较高的区域寻食、繁衍,冬天则迁移到海拔较低、食物足够的区域。为保证其户外种群及栖息地安全,维护区采纳禁牧、禁采、禁猎、禁毒、禁不合法入山和森林草原防救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五禁两防”办法,全年全域封山管控,削减人为活动对褐马鸡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一起,维护区严厉执行林长制网格化办理,树立办理中心林长包办理区、办理区林长包管护站、护林员和法律员包林区的办理体系,层层压实职责,持续展开巡护巡查。
“通过多年尽力,现在维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区时的54.9%进步到现在的78.4%,户外褐马鸡的数量也由10年前的2000只左右增加到2600多只。”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办理中心总工程师、党委委员张爱军说。
为进步褐马鸡的人工繁衍成功率,办理中心近年来积极探索人工繁育技能,2015年成功完成抱窝鸡孵化和育雏,2017年完成褐马鸡亲鸟孵化和育雏,2021年完成运用孵化箱孵化和育雏。现在,维护区救助中心共人工繁育褐马鸡41只。
“在此过程中,咱们把握了很多一手材料,对往后褐马鸡的扩繁、维护作业具有极端严重参考价值。”在张爱军看来,维护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是一项长时间而艰巨的使命,他们将在守山护林的一起,持续展开褐马鸡的监测、维护和人工繁育等作业,全力守护好褐马鸡的美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