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犁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建设美丽伊犁相结合,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今,绿色已成为伊犁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并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一个崭新的“绿色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伊犁州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发展现代畜牧业,逐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转型;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统筹产业体系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这些年,伊犁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目共睹。以巩留县为例:在近些年的探索中,巩留坚持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在生态建设上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并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8月8日,一场小雨过后,巩留县库尔德宁景区云杉挺拔,宛如仙境。城中,蝶湖水清景美,游人赏景、野鸭嬉戏。
巩留县居民王师文回忆,“蝶湖所在的位置最早就是一条臭水沟,如今春夏时节处处可见花草树木,整个县城如同一个绿色生态园,环境优美,作为本地人,我很自豪。”
随着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巩留县旅游业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时期,疆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巩留县巩固提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达到以生态环境“高颜值”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目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称号,既是对一个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河水清波荡漾,山脉郁郁葱葱,城市街道整洁有序……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昭苏县,生态优势是其最大优势。
依托丰富自然资源,昭苏县推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农(牧)家乐,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喀拉苏镇村民叶尔波拉提·叶尔旦尼在湿地公园周边经营了一家农家乐,前往湿地观光旅游的游客都会来他这品尝美食,体验民俗风情。6月以来,他的农家乐日接待游客在30人左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城市之中,湿地是穿城而过的河流,是星罗棋布的湖群,是池塘,是稻田,是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ECO的湿地,拥有各种各样的美誉。
清晨,伊宁市芳草湖湿地公园内,大片的芦苇与湿地水面连成一片,一群飞鸟掠过湖面,不远处,疣鼻天鹅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嬉戏觅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几年,来芳草湖过冬的疣鼻天鹅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已连续两年在这里做窝孵化。
伊犁州建立湿地保护多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林草、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湿地保护、修复、管理相关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利用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开展湿地生态体验游和湿地保护宣教,让群众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了解湿地知识、湿地文化。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节假日主要游娱目的地,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结合文旅宣传打造的“天马浴河”旅游项目,在疆内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伊犁州着力加强国家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定期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工作,了解野生植物生长状况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
8月初,在伊犁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鸟儿或觅食、或对鸣、或静立、或翱翔,给湿地增添无限生趣,公园湿地面积14052公顷,湿地率达99.2%,目前,公园野生动物种类约有150种。其中,鸟类总数超过12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余种,其中彩鹮、黑脸琵鹭、黑鹳等珍稀鸟类活跃分布,是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新源县通过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畜平衡等措施,让那拉提草原百万亩牧草生机勃勃,2019年以来,那拉提草原生态治理共投入项目资金507万元,实施草原补播改良、免耕补播,新建维修鹰架等。累计治理草原鼠害面积60万亩,治理草原白喉乌头面积12万亩,通过一系列治理举措,有效提升牧草覆盖度和产量,使草地产草量增加30%以上,草原生态逐步趋于好转。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伊犁州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了全流程节能减排模式。
伊犁河谷三面环山,雨水丰沛,植被繁茂,景色秀丽。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与自觉行动。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工业公司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
新疆新皖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巩留县一家废物利用再生产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清洁生产和变废为宝,切实让废弃资源得到一定效果利用。这些曾经被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杂草、果木枝,如今在生产车间里经过粉碎、混合、压制、烘干等工艺后“变废为宝”,被用作工业锅炉、住宅区供暖等燃料用途,现在“废料”变“燃料”,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新疆新皖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宜蓉表示,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收集秸秆、果壳、树枝、废旧板皮等废弃的农作物来加工利用,在带动农牧民收入的同时,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可再生。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疆首家进入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国家绿色工厂”的制药类绿色工厂。2021年,该公司又成为废水、废气、废物三废处理方面的行业标杆。公司利用8年时间,投入27亿元建起了一条环保“生命线”,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能。
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和水平,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伊犁州还积极引进共享自行车、绿色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等绿色出行工具,既节能减排,又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迅速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新宠”。以伊宁市为例,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以来,该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基本形成了结构符合常理、优质多元、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记者从州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以伊犁州加强源头排查,切实摸清污染底数为例,指导排放总量在50吨以上的46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污染治理方案。经排查,未发现有违规销售不符合“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伊犁州直公共交通电气化率达到100%,淘汰各类机动车14592辆。
实施“煤改电”建设以来,淘汰常压燃煤锅炉8台,完成“煤改电”5136户,天然气入户4323户,实施城镇集中供热项目6个。完成2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8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
伊犁人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付诸行动、变成现实,用一个个成就告诉世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文/记者 马承璐 通讯员 刘晓星 图/赖宇宁 张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