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推出的“高温防暑折射社会进步”报导引起各行业的重视,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几个老工人联系上记者,也想讲讲他们在锅炉前的高温防暑变迁。7月6日,记者正常采访了多位在锅炉前作业30多年的老工人,听他们叙述了自己从“黑人”变“白领”的进程。
6日下午3许,在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南化股份)的厂区内,水泥路面反射的热浪让人焦燥难耐。人在室外站上两分钟就会满头大汗,在南化股份的“心脏”锅炉房内,工人们怎样作业?
记者戴上安全帽,跟着作业人员爬上狭隘的通道,感到有些疑惑:为什么只见巨大的锅炉,却看不见黑黑的煤灰?连地上都很洁净,里边的温度也跟外面差不多,头顶上还有遮阳板。
作业人员推开锅炉房控制室的门,一阵凉气从房间内袭来。在操作室内,记者见到了1978年就进厂作业的雷师傅。他说,上个世纪70年代,厂里的锅炉设备十分落后,添煤、捅焦全都是人工操作,炉门一翻开,火苗“腾腾”地往外窜,不到两分钟,他就变成了个“黑人”。锅炉房里的温度一般比室外要高10摄氏度,汗水夹杂着煤灰往下流,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在淌黑水。晚上回家洗澡,白白的香皂全变黑了,感觉怎样都洗不洁净。
雷师傅说,那时的歇息室内只要一台小吊扇不断地转,并且转出来的满是热风,仅有的消暑办法便是“不断地喝水、喝水、再喝水”,可依旧是觉得喉咙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