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13506151202

案例展示

返回列表

【植物界全系列】薯蓣目—薯蓣科(下):甘薯

日期:2025-03-06 19:28:11     作者: a8体育直播官网

  薯蓣属(学名:Dioscorea)是薯蓣目薯蓣科下的一个属,为攀援植物。该属共有600种以上,广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约有49种,主产西南和东南部,西北和北部较少。

  缠绕藤本。地下有根状茎或块茎,其形状、颜色、入土的深度、化学成分因种类而不同。茎有时有刺,左旋或右旋,有些植株叶腋有珠芽;单叶或掌状复叶,互生,有时中部以上对生,叶脉通常为掌状脉;基出脉3-9,侧脉网状。叶腋内有珠芽(或叫零余子)或无。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很少同株。雄花有雄蕊6枚,有时其中3枚退化;雌花有退化雄蕊3-6枚或无。

  果为一蒴果,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有膜质翅。细胞染色体基数为10,因种类不同染色体有四、六、八、十倍体。花粉粒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二种类型,根状茎组为单沟型,而其他各组为双沟型。

  薯蓣(学名:Dioscorea polystachya),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薯蓣的块茎称为山药,冬季采挖。原产地位于中国豫西北的焦作地区附近,古称怀庆府,因而也得名怀山药。

  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薯蓣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薯蓣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中山牛头山)、贵州、云南北部(贡山、德钦和丽江)、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

  食用: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山药是入肺、健脾、补肾的佳品。山药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弹性,还有润肺止咳的功能。山药可与红枣搭配熬粥,或用于煲汤,也可与各种食材清炒。

  药用:薯蓣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根可入药,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别录。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甄权。强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震亨。

  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丛或路边岩石缝中。

  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1994年世界甘薯总面积为938万公顷,总产量为12433.9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甘薯种植培养面积为7500-8000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平方米),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2%,中国甘薯产业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培养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培养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

  中国各薯区的种植制度不完全一样。北方春薯区一年一熟,常与玉米、大豆、马铃薯等轮作。春夏薯区的春薯在冬闲地春栽,夏薯在麦类、豌豆、油菜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栽插,以二年三熟为主。长江流域夏薯区甘薯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夏薯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以一年二熟最为普遍。其他夏秋薯及秋冬薯区,甘薯与水稻的轮作制中,早稻、秋薯一年二熟占一定比重。旱地的二年四熟制中,夏、秋薯各占一熟。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四季皆可种甘薯,秋、冬薯比重大。旱地以大豆、花生与秋薯轮作;水田以冬薯、早稻、晚稻或冬薯、晚秧田、晚稻两种复种方式较为普遍。

  甘薯性味甘平、无毒,可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除宿瘀脏毒。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的12种蔬菜中,甘薯名列榜首,被誉为“抗癌之王”。

  甘薯富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甘薯淀粉含量高,一般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

  甘薯中各种维生素含量之高是其他粮食作物所不及的,同时,甘薯略呈碱性,而米、面、肉类则为酸性食物,适当食用甘薯能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此外,甘薯所含的维生素可刺激肠壁,加快消化道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预防痔疮和大肠癌等疾病。因此,常吃细粮的人配以甘薯,则可以弥补维生素之不足。据有关联的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甘薯茎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饲料。据分析,甘薯干茎叶中含粗蛋白0.2%,比干花生秧含量稍高,比干谷草含量高1倍;甘薯秧中粗脂肪的含量为 2.6%,比苜蓿草高0.3%,比谷草高0.7%。

  甘薯茎蔓的嫩尖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铁、铝等,可作蔬菜用,比其他叶菜类营养成分都高。每100克甘薯茎尖含蛋白质2.7%,菠菜、苋菜、甘蓝含蛋白质分别为2.3%、1.8%、1.7%。维生素B2是中国人民食品中比较缺乏的维生素,因而,食用甘薯茎蔓的嫩尖,对改善食物中维生素来源更有特殊意义。

  甘薯的吃的方法很多,按其形式来分,可分为主食、副食两种类型。甘薯作为主食,除可直接食用鲜薯或薯干外,也可与大米、玉米面等掺在一起,做成煎饼、馒头、面条等食品;作为副食,主要是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甘薯粉能添加到面包中,以增加面粉中维生素及钙的含量,使面包营养成分更完善。用甘薯制成果脯,不但软甜可口,而且物美价廉,成本仅为其他果脯的1/3。甘薯渣可制成酱色、醋等产品。用甘薯代替小麦制成味精不但成本低,而且节约了粮食。浙江在甘薯淀粉中加入一些作料制成的虾片,是一种下酒好菜,很受用户欢迎;用鲜甘薯做成的薯泥已经成了一道名菜,曾被各大饭店采用;拔丝甘薯也是宴会桌上常见的菜肴之一。以甘薯作原料的菜肴就有绣球薯圆、三鲜酿金薯、风眼珍珠薯、金薯烩四宝等20余种。福建连城等地用甘薯制成的连城地瓜脯历史悠远长久,经贮藏、长途运输而保持甘薯的色味不变,是销往港澳地区的传统产品;以甘薯为原料制成的饴糖可与高粱饴媲美,甘薯糖水罐头在有些国家也很畅销。甘薯还可经过简单加工而成为速煮甘薯和脱水甘薯,其风味不变,可当作旅行食品。甘薯经过简单加工,不仅能提高甘薯的经济价值,也大大提高了甘薯的适口性,从单一食物变为丰富多彩的各种食品以及调味营养品。

  利用甘薯作为原料的工业已遍及食品、化工、医疗、造纸等十余个工业门类,利用甘薯制成的产品达400多种。甘薯同化效率高,在巴西及菲律宾已被认为是能源作物。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的酒精可作为石油的代用品,巴西已生产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每吨薯干可生产酒精90千克。我国已试验成功,将酒精按10%-15%的比例加入汽油中作为燃料,现有发动机不经过任何改装即可正常运行。以薯干为原料生产的果脯糖浆,可以在糕点中代替蔗糖,用此果脯糖浆制成的糕点,色、香、味均优于蔗糖,可防止食品干燥、变硬。在饮料中加入甘薯果脯糖浆,还可避免因食用蔗糖而引起的血管硬化、身体发胖等。糖果及饮料中的柠檬酸也是以薯干为原料制成的,当前我国生产的柠檬酸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用甘薯渣制造的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着色,避免了合成色素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在纺织工业中用甘薯淀粉代替精粉浆纱,1千克淀粉可抵上3千克精粉。生产味精也可用薯干作原料,每吨薯干可生产味精150-200千克,不但节省了大量小麦,还可降低成本。利用发酵法从喂取的薯干中提取的5-肌甘醇是高级调味品,能大大的提升食物的鲜味。利用甘薯淀粉制造的甘氨酸甜味是蔗糖的35倍,可以取代糖精。以薯干为原料可提取赖氨酸,而一般食品中赖氨酸缺乏,如果在面包中加入1%的赖氨酸可提高营养价值30%,动物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可使饲料价值提高,缩短饲养时间,加快生长速度。用薯干制成的色氨酸可进一步转化成乙酸,把此类激素喷洒到果树或蔬菜上,既可当肥料又可刺激植物生长,并能改进果品及蔬菜的品质。用薯干作原料生产的乳酸,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饮料、皮革等工业部门。由薯干中提取的衣糖酸是合成纤维的基本原料,还可以改进油漆的性能。用薯干淀粉经合成法可制造磷酸淀粉,它是一种胶黏剂,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中,具有黏度大、产品纯净、稳定性很高、不易脱水收缩等优点。淀粉发酵可制成普鲁士蓝,它是—种白色粉末经处理可制成透明薄膜,无味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有防止食品变质的功用。由甘薯淀粉制成的阳离子淀粉掺入纸浆中,可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增强纸张的拉力。甘薯淀粉的另一个化工产品为多孔环状糊精,可用来包装农药或化妆品,使药物不易散失或化妆品能长期保存。利用鲜薯作工业锅炉除垢剂已试验成功,这种除垢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便捷,深受欢迎。随着发酵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用薯于或淀粉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将日新月异,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

  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均富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良好的饲料,鲜薯块中除含有15%-20%的淀粉外,还含有比较丰富的粗蛋白、糖类及纤维素,薯块、茎叶或工业加工后的副产品,如淀粉、糖渣、酒糟等,通过简单的加工制作成各种饲料,不但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能延续饲料的供应期。

  参薯(学名:Dioscorea alata)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有一种独特的香草味,肉心呈紫色。

  喜温和充足阳光,属于高温短日照植物,生育期适温为20-30℃,10℃以上块茎萌芽。地上茎、叶不耐霜冻,温度降到10℃以下时,植株停止生长。参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块茎发芽适温为15℃以上,温度高发芽快;幼苗生长适温为15-20℃;块茎形成和膨大的适温为20-24℃,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参薯生长要求强光照,在光照弱的条件下,光合作用显著降低。

  该种可能原产于孟加拉湾的北部和东部,以后传布到东南亚、马来西亚、太平洋热带岛屿以至非洲和美洲。中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常有栽培。

  参薯块茎作蔬菜食用;部分地区作“淮山药”入药,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参薯不但可以蒸、煮后直接食用,还可用来加工制作多种菜肴、饮品、罐头、糕点及粥羹等。参薯性平,味甘,入脾、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止泻涩精,兼有补肾固精的功效,为补气益阴、涩精止泻的常用药。参薯既是特种蔬菜,又是补品,其补而不滞,不燥不热,可和多种食品搭配食用,能增进食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具有减肥、健美、降血压、利胆等作用。

上一篇:凝汽器化学洗涤工程案例-重庆贵州四川化学清洗-智渍洁

下一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Top